摘要: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
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武昌古称江夏、汉口古称夏口属鄂州,汉阳古属汉阳郡,酿酒历史悠久。
汉代酿酒及饮酒风习较为兴盛,三国鼎立时,吴国孙权在武昌钓台“酒醉水淋群臣”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以黄鹤楼酒品闻名,并产生了“仙人乘鹤”传说,如南朝梁人萧子显撰《南齐书》有“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相传吴黄武年间,建黄鹤楼。
原江夏辛氏开酒肆,有仙道费子安常来饮酒,数载不付酒钱,后取桔皮在壁间画一鹤,“客来饮,但令拍手歌之,鹤必下舞”,经十几年,辛氏即于飞升处建楼,名黄鹤楼“。唐朝,武汉三镇酒品吸引很多文人骚客,留下很多赞酒诗句,如罗隐《忆夏口》:“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
尤以崔颢《黄鹤楼》诗名闻千古,故使武汉酒品更加驰名九洲。宋代熙宁年间鄂州酒课达“五万贯以上”,《汉阳县志》载“李祈,字萧远,临汉阳酒税”。 宋代真德秀、苏轼、孔武仲、晁无咎、稽宗孟,明代杨子善,清代沈宜、雷楚材,程东等文人名士均赋有赞誉武汉酒品之诗文。
清代末期,只汉口就有百余酒坊,《汉口小志》载有,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说:“一般字号一般坛,价值稍低货不湛。买酒从今须仔细,绍兴大半是湖南。汉皋热酒百余坊,解渴人来靠柜旁。”当时酿有众多酒品,如《湖北通志》载:“武昌酒,旧时最著。当时酒名有冰桔烧、桂花烧、佛手露、竹叶青、状元红、女贞、百益、 煤溜诸种,皆武汉所窨造。又有双米、陈老皆以秫米为之,双米即夹酒;其五加皮、玫瑰、木瓜、青梅、碧绿等名则仍汾酒、南酒、米酒所浸时亦尚之。”并特别提出“汉汾”已问世,“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汾酒以高梁为质,仿山西制法,用大曲酿之。南酒亦以高梁或大麦为料,其酿则专用小曲。故酒皆清辣,而汾酒味较醇厚,价亦倍昂。”又《武昌府志》载:“夏口人刘某……康熙元年,以高粱为料,作药酿酒,时人亦称汉汾酒”。以“天成糟坊”最负盛名。
1915 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上罗恒仁酒坊所产高梁酒获三等奖,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汉汾酒”在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33年,康成造酒厂和“协康汾酒厂”被列入《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中为全国名酒厂。1952年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的基础上建成武汉酒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1962年在汉汾酒基础上投产特制汉汾酒。1984年以黄鹤楼古迹,改为现名。1992年易为现厂名。
该酒选用优质高梁为原料,以大麦、豌豆踩制的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为糖化发酵剂,地缸分离发酵,石板封缸,并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
特制黄鹤楼酒清澈透明,清香典型纯正,入口醇厚绵甜,香味协调,后味爽净,饮之怡人提神。酒度分39度、54度、62度三种,属清香型大曲白酒。特制黄鹤楼酒在1984年、1989年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
秦含章题诗:“数江边胜迹,看龟蛇两山;无意修仙阁,沧海内风物;推武汉一厂,有酒驰芳名。”
这瓶记忆中的黄鹤楼酒,你喝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