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6:47:35 | 浏览:707
员工忙碌在绿色生产车间。 通讯员刘建平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 付婧烨 程隽)压制、喷墨、烧成、抛光、磨边……一块块精美瓷砖源源不断的从生产线上输送出来,十多辆大卡车在厂区内等待装货,销往全国各地。昨日,笔者走进通城陶瓷产业园湖北亚细亚陶瓷生产车间看到的繁忙景象。该公司自2月8日开工以来,复工复产率达100%,日生产瓷砖6万平方米。
为顺应市场发展,提高生产效益,亚细亚陶瓷公司践行“绿色、智能+创造”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引进新型高端智能化设备,打造绿色环保低碳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这是我们的在线监测基站,对污染物排放可以实时进行监测,并且数据对外公开。”昨日公司负责生产许总介绍,企业的低碳发展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员工在生产、包装产品。 通讯员刘建平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亚细亚陶瓷先后投入过亿资金开展环保综合治理,实现各排放指标远低于新国标的50%。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绿化、美化产区,为员工打造了一个洁净舒适的“花园式”工作环境。
为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该公司通过光伏发电站推进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建设,年发电量达2200万kwh,厂区办公用电也有了保障。
自从公司走低碳转型路后产能大幅提升,产值较去上一年度提升20%,在企业效益增收的同时,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为大坪乡农林村等8个村捐赠款物100多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员工智能生产瓷砖。 通讯员刘建平摄
从制造到“智造” 产品竞争后劲足。“公司目前接到的订单接1.2亿元左右,可以生产至5到6月份,订单非常满。”从公司行政总监黎新良口中获知,源源不断的订单,得益于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
自动化设备、低温快烧生产、吸纳科研人才……公司聚合硬件、改革、人才等要素,开创陶瓷生产低碳绿色转型新模式,产品升级换代后劲十足、行业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长年致力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先后投入5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喂料,全自动储坯,集中自动化控制,红外线平整度检测,自动化包装。设备升级后,该企业转变思维方式,跟紧时代发展步伐,改革生产技术,着力于研发推行低温快烧生产模式,促使4条生产线全面扩产提速,智能化及自动化程度全面提升,实现产能增加20%,年人均产值80余万元,一跃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车间机器人码垛。通讯员刘建平摄
为让研发的产品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该公司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合作,获得专利200多项,全年研发新品300多款。其中,墙面薄板、世纪石、精雕超硬地砖、石墨烯智暖发热瓷砖等产品备受客户青睐,墙地一体空间系统构建,开拓了墙板制造新的领域。
据悉,他们还与湖北省标准院、省陶协合作制定止滑砖行业团体标准,投资5000万元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国外客户调研公司产品。通讯员刘建平摄
pgc-card-href{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href:hover{text-decoration:none;pgc-card{box-sizing:border-box;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央广网记者黄月芬摄)据了解,8月16日,南宁市在全市人社系统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设置“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专窗专人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烦心事”,专注解决“疑难杂症”问题。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