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4:10:00 | 浏览:783
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襄阳成为全国首批,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据市发改委介绍,我市能够成为全国首批,而且是湖北第一个上升为国家层面支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说明襄阳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也反映出我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肯定。
国家为何要打造省域副中心?
第一,打造省域副中心,一方面是给省会城市添加一个帮手,更好地带动全省的发展。
目前,经济实力排名位居国家前列的省,无一例外都是双核心模式。
位居第一的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核心,还有佛山、东莞两个特大城市的辅助。
位居第二的江苏,也是双核,南京和苏州,此外无锡和南通,也都是万亿GDP的实力派。
位居第三的山东,有济南和青岛双核心。
这意味着,双核心模式,或许更有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
第二,则是要改变众多省会城市一城独大的局面。
这一点,早在去年,国家管理层就发文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而2021年3月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讲了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几个长远规划,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郊区新城的期望。
国家发改委一发声,城镇化风向标就明朗了:
大城市要克制扩容冲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低,必须瘦身,非核心功能向郊区新城和周边城市转移,实现共同富裕。
扶持城市新城
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中央对此也早有部署
2020年10月,央媒《求是》杂志刊发最高层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在“完善城市化战略”一章中,文章指出: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从《求是》杂志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郊区新城”这个词频频出现,越来越被高层重视。
国家为什么要扶持【郊区新城】?
最近十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超过60%、45%。下一个征途,应该是继续提高城镇化率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而大城市资源外溢与扩散的方向,国家也指明了,就是郊区新城和周边中小城市。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郊区新城”是有前置条件的,那就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要满足这些条件的郊区新城,才能参与“多中心”的构建。
2021年8月20日,襄阳市委专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未来3至5年内,襄阳古城内的人口将逐步向外疏解;并同步开始弱化开发和交通,强化发展商业、文化和旅游。
2021年11月18日,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强调,湖北要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到2035年,襄阳将提升为Ⅰ型大城市。
两份规划表明:襄阳作为国家层面和省内层面的“双重中心”,引领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形成“一主两翼、两横两纵、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同时,在襄阳“十四五”规划经济总量冲刺7000亿目标中,文化和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及政策导向远景目标下,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将为襄阳融入消费新格局提供新活力。
对于郊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伟光汇通集团在25载的实践中
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逻辑和经验
在云南楚雄,伟光汇通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彝人古镇;在滦州燕山下,伟光汇通打造了京秦旅游线上的黄金驿站——滦州古城;在田州,伟光汇通打造了全国游客体验壮民族文化游的首选地——田州古城……
结合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战略,伟光汇通集团正以文化产业结合旅游产业为抓手,实现襄阳新型城镇化的破题。
以关圣文化为核心,三国文化为基底,襄阳本土文化及民俗文化做支撑的关圣古镇,早在2019年,便已是襄阳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以荆楚建筑为主调,同时融合了鄂西北地区传统建筑的风格。融合中原文化、吴文化、徽派、湖广文化等建筑文化,独特自成,体现荆楚建筑的特色。
围绕五大功能分区覆盖全客层消费群体,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等十二大旅游要素齐备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在城市设计方案当中,樊西新区是襄阳的城市门户,也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是樊城区向西拓展的前沿门户,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高尚生态的居住区,将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发展高度协调、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而关圣古镇的落地,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完美结合,为区域带来一处免门票的旅游景点,为樊西新区填补了文旅产业的空白。
襄阳经济总量冲刺7000亿
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
关圣古镇作为襄阳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一期规划餐饮美食、滨水休闲、市集文化、民宿客栈、亲子游乐、文化公建六大片区,以及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滨水美食街、关圣文化等为代表的主题民宿客栈等30余处景点,完美满足游客日常消费娱乐多重所需。
十一期间,关圣古镇试运营,吸引超50万游客打卡游玩,全网点击量超百万次,景区正式开放后,将会吸引众多游客聚集于此,借助打造襄阳城市会客厅的景点核心资源优势,吸引600万城市休闲消费群体、5500万旅游人潮。流量无限,人潮无限,钱景无限。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辐射鄂、豫、陕、渝等省市,吸引600万城市休闲消费群体、5500万旅游人潮。覆盖投资创业、就业居住、文化旅游等需求,将极大提升襄阳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落地,助推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圣古镇,由伟光汇通斥资80亿开发建设,落地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樊西新区。以1500亩的宏大规模,打造以关圣文化为核心,三国文化做基底、襄阳本土文化及民俗文化做支撑的文旅古镇,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等十二大旅游要素齐备的文化旅游综合体,为襄阳打造关圣文化世界体验地、鄂中旅游集散地、襄阳城市文化会客厅,重塑襄阳旅游新格局。
(综合来源其它网站,重在讲述襄阳优势,宣传襄阳!如有打扰,请谅解!)
昨天下午,神农架神农顶景区迎来今年首场秋雪,这也是湖北省范围内迎来的今年入秋后的首场降雪。21日起,湖北气温“大跳水”,大部分地区降雨降温。近期过境的强冷空气导致神农架2022年首场初秋瑞雪比常年提前了一个月。神农顶景区工作人员介绍,23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范坤鹏 通讯员 韩露9月14日,洛阳市召开“非凡十年 出彩洛阳”主城区专场,介绍洛阳市洛龙区十年工作成就。中共洛龙区委副书记、区长韩建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龙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刘亮):8月28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厦门,调研采访过程中走进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新冠疫情尽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但也催生了不少新机
为进一步优化地面综合交通,白云机场近期将启动P4交通综合体工程建设,对现有P4停车场进行立体化交通改造,工期计划三年,届时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客运站等交通综合体。受此影响,11月2日10时起,白云机场P4停车场东侧区域暂停运营。日前,白云机场
红网时刻益阳8月27日讯(记者 姚冶 通讯员 徐小迪)今天下午,湖南省首个海底睡眠馆建设工程在益阳收尾。这个海底睡眠馆建在益阳甜甜湾乐园海底隧道内,将于今年“十一”与乐园同步开放。 在益阳甜甜湾乐园施工现场,海底隧道造景工程已经完成,正在铺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睡眠过程中许多未知的领域也需要睡眠医学工作者进一步去探寻。而要更好的了解睡眠生理,诊断和治疗睡眠疾病,科学的睡眠监测和评估手段是基础,而一个基于学科发展需求
来源:海关发布 近日,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空港口岸查获一件违规寄递进境的濒危木种降香黄檀制木椅,长1.8米,重约67千克。降香黄檀又名黄花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进行保护。海
大量珍稀树种被违规砍伐无人来管,记者举报遭遇“灵魂拷问”、让护林员调查案件却被要求支付其劳务费……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细节源自7月4日晚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在节目中,海南五指山市大量未成材黄花梨被明目张胆的偷砍滥伐,就连野生黄花梨也难逃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