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5:37:50 | 浏览:536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着实让农作物经历了一场大考,但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金太阳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顾问马理正在组织合作社社员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的机电井为700亩高油酸花生喷雾灌溉,看到这花生长势良好,马理很是满意。
据马理介绍,2020年合作社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一口机电井,投入配套设备近20万元,采用高效节水喷灌系统,在大旱之年,700亩高油酸花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据了解,高油酸花生按市场价3.5-4元/斤算,亩产花生700多斤,预计可销售20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收益有100多万元。
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功实施。据悉,2019年以来,襄州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指导思想,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先后投资6.03亿元,工程因地制宜,主要进行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综合治理,将一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不仅是金太阳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古驿镇的村民也在享受着高标准农田带来的“福利”。近年来,古驿镇党委政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完成对全镇10个村6.16万亩耕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农田林网建设,配套路、林、电、技,建设高效节水喷灌系统,让普通的田间管理变得更高效。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襄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黄龙、峪山、朱集、古驿、黄集、龙王、双沟7个镇35个行政村及项目区内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设规模32.93万亩,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全面提升了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及地力提升能力,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后,襄州区将继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相结合,2022年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98万亩,利用项目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地力,确保旱涝保收,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张燕)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杨营村村民杨显虎家的食杂店开张了。虽然老杨手脚不很灵活,但是坐在柜台后面给顾客拿包烟、收收钱也不成问题。时不时地,有乡亲来店里买东西、拉拉家常。56岁的杨显虎常年患有高血压,和老伴在村里务农。今年3月的一天,老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武一力 摄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武一力 摄(新中国70年)从边陲小镇到现代车城 湖北十堰实现再崛起中新网武汉9月17日电 (武一力)1969年,伴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改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湖北十堰因车建市。经过
河溶,因二河相溶而得名,自古因其繁盛闪耀荆楚,河韵楚王志,溶耀小汉口。河溶镇初名溶市、合溶,后改称河溶,据《中国古今大辞典》记载:“沮漳二水至此合流,故名”。1927,河溶镇年置联保处,属当阳第三区署;1945年,改置河溶镇公所;1949年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2020年,湖北
近年来,兰考县依靠优越的引黄条件和发达的渠系现状,立足县情、水情,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打造出“三水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润红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了兰考县“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汉川频道记者刘家 通讯员李伟 李小爱)正值秋收时节,广袤的江汉平原上,金黄稻浪随风翻滚,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9月17日,汉川市华严农场刘院生产队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进行收割,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茬茬
松滋市2021年在全省首创“无证明”城市,取消和免提交307项证明事项。在此基础上,该市今年打造“无证明”城市2.0版,秉持“减证便民”深挖潜能,力推余下的329项证明事项“无证明化”,截至8月底,再减199项证明事项,减幅超60%。在分类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蚌埠日报全媒体消息,11月17日,蚌埠市禹会区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连发两则公告,具体内容如下公 告因涂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所有在涂山风景区朝禹路以东、部队围墙以西、东海大道以北的国有土地、林地上,未经相关部门批准,
记者 苏 凯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担当实干。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工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