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4:55:44 | 浏览:433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是农业大区,农业强区,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襄州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农”字做文章,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擦亮农业品牌,助民致富增收。
路更畅,村更绿,乡村更美丽
“路畅、水清、村绿、景美”是魅力乡村的应有之意。
打通富民路。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鄂豫交界的朱集、程河等五个边境口子镇的交通问题,区交通局争取到316省道重点工程项目,随着唐河、白河两座特大桥建成通车,五个边境口子镇的经济大通道被打通。同时投入1.5亿元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县乡道9条108公里,新建村道联网路152公里,加宽村道85公里,打造县乡道示范路55公里,村道示范路35.7公里,疏通了农村交通“微循环”。
开通便民公交。乡镇通公交是群众多年的期盼,经过多方努力,开通了双沟、峪山、黄龙三个乡镇的城市公交,惠及周边40余万群众。不少市民乘坐公交到乡村采购物品,方便了群众出行,搞活了农村经济。襄州区计划未来两年镇镇通公交。
强化水系治理。制发《襄州区碧水保卫战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河库长制,实施“一塘一渠一沟一策”,全力加强23条河流、233个水库、15个中型灌区、3个泵站、1个国有水电站的管理,对辖区河道、水库进行清漂,配合做好“十年”禁渔工作。黄集镇毛岗村筹资180多万元开展“小微水体”整治,使小堰塘、小沟渠成为村民休闲健身观景的新去处。
推动绿满襄州。开展“千村万树”行动,佘营、曹河等15个村获批“襄阳市森林乡村”;结合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建成一批绿化精品线,如双沟镇佘营至胡庄5个村全长6公里的小循环道路绿化、伙牌镇南王片区7个村全长12公里的循环路绿化等;今年村庄绿化造林5818亩。全区389个村(社区),分三批推进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实现村庄绿化全覆盖。已完成全区257个行政村村庄绿化,新增公共绿化面积151.2万平方米,建成小三园(花园、菜园、果园)4.3万个,道路绿化470公里。第三批132个村庄绿化正加速推进。“田园诗乡、凤鸣襄州”城市名片不断擦亮。
民风淳,气象新,乡村更文明
“家风馆”里展新风。今年6月,襄州区首个家风展陈馆在伙牌镇湾子村落成。家风馆共分“习近平寄语”“前言”“清风传家 严以治家”“古今谈家风”“伙牌家风故事”“家风成果展”“醇厚家风 最美家庭”7个部分。通过身边人的典型示范和教育引导,让家风展陈馆成为基层群众的思想教育平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被襄阳市妇联授予“襄阳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全民健身成时尚。实施全民健身“细胞工程”,精准布局各类健身场地和设施。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55场。筹集资金850万元建设新全民健身工程8处、4个镇级运动健身中心、20个村级文体广场、健身路径。结合“一江两河”综合治理,在老西湾和洪山头建设2个大型体育公园、1个1.5万平方米的气膜体育馆。9月25日,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襄阳站在襄阳国际汽车体育特色小镇(峪山镇)举行,全国各高校90余支车队1600名选手参赛,在全国擦亮了襄州名片。全民健身在襄州蔚然成风,沉迷酒桌、牌桌的少了,热爱健身的人多了,民风民俗在悄然发生改变。
文化塑魂底蕴深。襄州历史悠久、文蕴深厚。龙王镇闫营村有距今4300年至5000年的凤凰咀遗址,正作为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进行打造。古驿镇深挖历史,绘制古道地图、打造兵营旧址、金家茶馆、十里铺驿舍微场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12月2日晚,省豫剧团在襄阳剧院展演乡村振兴主题现代豫剧《鹿门山下的女人》,引起观众热烈反响。各镇持续推动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加强地方戏、乡村非遗保护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引导群众、醇化民风的作用日益凸显。
红色故事永流传。襄州有红色遗存21处,发生在襄州大地的革命斗争不计其数。峪山镇把红色故事的话语权交给党员群众,组织土味党史大家讲活动,让人人充当“话筒”,讲出党史“好声音”。程河镇的“板凳课堂”、张家集的“五老”宣讲团、龙王镇的“红色文工团”常态化开讲。让普通群众“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如今,襄州村村有村医、村村有辅警、村村有图书馆、村村有文明实践基地,书香襄州、平安襄州、文明襄州深入人心。
产业兴,群众富,幸福笑脸映党恩
特色节日聚人气。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各乡镇因地制宜,打造精品“梨花节”“柳编节”“冬桃节”“风筝节”“豫剧节”“美食节”等节日,吸引客商云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增收。黄龙镇已由昔日老苏区,变身今日“桃花源”。群众天天有节日,节节笑开颜。
乡村游里看美景。红水河畔,看碧波万顷;鹿门山下,品浩然诗画;革命苏区,寻革命火种。襄州大地,全域兴旅,风帆正劲。打造的襄东南“红色旅游”、襄东北“绿色旅游”、襄西北“蓝色旅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已初具规模。全区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
产业引领加速跑。探索“农科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万亩优质生态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黄集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水果、蔬菜采摘园400多亩,以饭团、黄酒、冬枣为切入口,注册“刘老爹”黄酒品牌,传承古均州千年黄酒酿造工艺。龙王镇曾陈村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鄂西北小龙虾和虾香稻交易市场,建设小龙虾分拣、交易、物流、配送中心,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
“丰收节”里话丰收。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活动在襄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何岗村)成功举办,引起全网3000余万人关注。美好风光“展丰收”、红红火火“舞丰收”、稻花香里“赛丰收”、科技创新“助丰收”等13个系列活动全面展示襄州农业农村发展新成就。群众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由数千年来“肩扛手提”“看天吃饭”到现代农业“旱涝保收”“智慧科技”的历史巨变。
目前,襄州区入列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培训会等多个会议、赛事在襄州召开。行走在襄州广袤的田野上,目之所及,天更蓝、水更绿、村庄更美丽,幸福笑脸里处处映出对党的感恩之情。(秦志清、唐行行)
(责编:关喜艳、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近日,湖北鄂州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的村民向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反映,今年3月,当地镇政府城管人员将自家户厕拆除,村民如厕只能去公共厕所。 记者走访看到,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有的
来源:光明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 夏 静 张 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曹忠宏三千里汉江蜿蜒南去,一库清水徐徐北上。深处秦巴山区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挑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时代重担,把生态放在首要位置,
昨天下午,神农架神农顶景区迎来今年首场秋雪,这也是湖北省范围内迎来的今年入秋后的首场降雪。21日起,湖北气温“大跳水”,大部分地区降雨降温。近期过境的强冷空气导致神农架2022年首场初秋瑞雪比常年提前了一个月。神农顶景区工作人员介绍,23日
近日,宜昌市当阳市发布通告,表示继续禁止一切,红白喜事宴请酒席聚会聚餐等聚集活动,坚持红事停办、白事最简.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告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疫情常态化防控,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
今天,鄂州市鄂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告称,自8月20日12:00起,鄂城区全区解除防范区管理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全文如下↓↓↓鄂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第39号)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经专家组综合研判并报经鄂州市防指同意,
襄城区,湖北省襄阳市辖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684.8平方千米,辖1个乡、2个镇、6个街道;2018年总人口59万人。襄城区因拥有始筑于汉初的襄阳古城而得名,境内316、207国道、
录音报道:收获63亿元订单,湖北山区小县通城进博会上觅开放良机.mp34:01来自湖北之声 通城县举办的中国中部•湖北通城国际招商对接暨新闻发布会,是湖北省每年在进博会上的唯一的一场县级专场招商推介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来自尼泊尔的客
来源:《中国改革报》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聚焦热点、突破难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在改革中谋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记者 孙俨 左耀宏“你是第一次来通城吧?以前可不是这样子,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这届县
湖北未来产业聚焦点在哪里?17个市州如何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位置构筑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9月3日从省经信厅获悉《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日前正式出炉!产业地图分为三部分,即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总体产业格局图、湖北省“十大重
本报武汉讯(记者柳洁 通讯员杨雄飞)“来了,来了!”1月30日上午9时57分,南航CZ2123航班稳稳降落在荆州沙市机场,125名乘客搭乘这趟航班抵达荆州。当日,荆州沙市机场正式通航,荆州人民重圆“蓝天梦”。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首个开